腦袋經濟學Neuroeconomics為什麼我們很難抗拒金錢利誘? 為什麼我們常常迷惑於眼前短利?為什麼長期的理財計畫總是半途而廢?為什麼生活更富裕卻不一定更快樂?為什麼投資騙局總是盯上老人?透過對大腦的研究,腦神經經濟學試圖解釋——影響人類經濟行為的決策過程可能是情緒,而不一定是傳統經濟學主張的理性。消費,可能是腦袋裡的無數神經運算的結果;股市,可能是數以百萬計腦袋的種種決定表現;景氣,可能是數以千萬計腦袋的種種選擇結果。腦神經的經濟運作還有許多未知的空間,但在未來,可能讓企業運用到產品設計、廣告對腦的作用力。甚至可能有一天,影響政府的經濟政策制定。
也就是說,因為有這條「康莊大道」,情緒中心很容易迅速接管理性中心。所以,我們並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麼理性,憑藉著數字、理性思惟來決定,而是有許多「非理性」的運作在其中。
頭殼下的世界
腦神經經濟學者發現,腦部的前額葉皮質(prefrontal cortex)及杏仁核(amygdala)能影響人們對商品的印象與消費行為。前額葉皮質位於前額頭骨內部,此部位掌管決策行為,負責協調大腦思考、調控情緒與掌管自我形象,號稱「腦的CEO」(CEO of the brain)。
位於大腦底部的杏仁核又稱扁桃體,因形狀類似杏仁而得名,它掌管焦躁驚恐等情緒記憶與意義,能讓動物產生恐懼感與學習躲避,有「情緒中樞」與「恐懼中樞」之稱。
亞特蘭大艾莫里大學的行銷諮詢機構「聰明屋研究院」(BrightHouse Institute)神經科學家莫克斯(Justine Meaux)指出,人們看到對自己具有強烈吸引力的東西時,內側前額葉皮質(medial prefrontal cortex)就會變得活躍。
這些腦部區域的不同反應或活動,可以讓研究者來比對不同行為或消費決定。
品牌如何攻占大腦
貝勒醫學院(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)研究人員對六十七名受試者進行的實驗發現,蒙上眼罩喝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時,全部的人都說百事可樂比較好喝,但在拿下眼罩、看到商標再喝的情況下,有四分之三的人選可口可樂。腦部掃描發現,受試者看到可口可樂的商標,腦部管記憶的海馬迴(hippocampus)與後側前額葉皮質(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)立刻變得非常活躍。百事可樂味道雖略勝一籌,卻未能刺激這些部位。
偉太廣告公司董事長孫大偉曾說:「廣告界有句名言,提升市場占有率之前,要先提高心靈占有率。」他舉廣告圈的例子,曾經有人把劣質的紅酒裝進精美的瓶子,跟把優質的紅酒裝進醜陋的瓶子之後,讓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品嚐,消費者往往會覺得由精美的瓶子倒出來的紅酒,比較好喝。
除了味覺,氣味也能對前額葉皮層構成強烈刺激。哥倫比亞大學醫院精神科醫師瑪拉琵娜(Dolores Malaspina)表示,嗅覺有「優先權」privileged),因為五種感官中惟有嗅覺訊息能直接傳入前額葉皮質,不須在視丘(thalamus)稍作停留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